第24届广州国际生态农产品食品产业博览会

The 24th World Ecologic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Food Industry Exhibition 2025

2025年6月12-14日

广州•广交会展馆
& 首页 » 媒体中心 » 行业资讯

社论:出口转内销,推动国内消费与产业共同升级

时间: 2020.06.24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帮扶涉及近2亿人就业的外贸企业纾困发展,鼓励企业拓展国际市场的同时,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部分企业出口受阻,为了帮扶外贸企业渡过难关,促进外贸基本稳定,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中国政府一直倡导出口产品开拓国内市场。《意见》的出台,将有助于加快出口产品转内销的落地,对就业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有积极意义。

出口产品转内销在政策上最大的挑战是标准,因为出口产品主要满足出口目的国标准生产,如若转内销首先需要满足国内标准才能被允许市场准入。因此,《意见》首先就销售方面作出规定,到2020年底前,对依据出口目的国标准生产且相关标准技术指标达到我国强制性标准要求的出口产品,因疫情影响转内销的,允许企业作出相关书面承诺,通过自我符合性声明的方式进行销售。但是,要对加贴的中文和外文标签、标识的一致性负责。

在生产方面,《意见》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同线同标同质”产品,即在同一生产线上按照相同标准、相同质量要求生产既能出口又可内销的产品,帮助企业降低成本、实现内外销转型,并且扩大“三同”适用范围至一般消费品、工业品领域。当然,出口转内销还面临一个知识产权问题。部分出口企业属于代工性质,只负责生产,设计和品牌都属于订单方。《意见》要求外贸企业与品牌商协商出口转内销产品涉及的知识产权授权问题。

出口产品转内销应该是应急性的阶段性策略。因为国内消费市场的容量也有限度,再加上今年的消费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疫情冲击,因此,有限的市场需求突然增加供给,有可能使国内市场的价格竞争更加激烈。关键是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营销对消费需求的提振能力有限。

外贸企业出口产品转内销是一个老问题。但是,多年来较少外贸企业主动转型,除了已经形成路径依赖外,也部分源于以往由国内市场竞争带来的不确定性。制造业领域的外贸企业以代工为主,两头在外,即产品的设计、创新以及市场销售、品牌塑造都由外企掌握,中国企业只负责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订单。这种模式导致代工企业在有固定客户的条件下生产比较稳定。相比较而言,国内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还需完善,企业建立自己的市场销售渠道成本不低,大型采购商也不多,有时销售存在打价格战现象。因此,一些代工企业并不愿意开拓国内市场。

与此同时,虽然有的外贸订单也会压价导致企业利润受限,但外商拖欠货款的情况较少,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也注重质量,会在技术、材料、设计等方面推动代工企业进一步升级。国内有些订单以控制成本为主,有时会放宽对质量、材料、技术的要求。

因此,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不同的市场环境,对生产企业的要求也不同,这对外贸企业适应国内市场环境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它们转向国内市场的时候可能在品牌、销售渠道、市场竞争经验等方面的准备都需要更充分。当然,现在它们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销售解决部分问题。

我们认为,外贸企业不应该过于依赖订单贸易,应该尝试通过创新以及国际化的生产能力创造自己的品牌,向产业微笑曲线两端升级,创造更高的附加值,增强自主性。当前,出口产品转内销给了外贸企业一个尝试机会。

中国市场环境应该逐步与国际规则接轨,产业的升级与品牌的塑造需要引导价格竞争回归理性。中国也正在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通过强化市场监管让企业重视产品标准与品质,严格落实消费者保护促使企业重视产品与服务质量,打击假冒伪劣产品。此外,还应建立现代化的商业销售体系,目前电商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还需要为打造更多大型国际化品牌提供空间。

出口产品转内销不应是昙花一现的应急之策,应该趁机改善国内市场环境并推动外贸企业主动转型,推动国内消费与产业共同升级。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获取更多资讯,请点击微信公众号  IHE大健康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