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30日讯 (记者 冯其予)商务部30日召开网上专题发布会,介绍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的实施意见》的相关情况。商务部外贸司副司长杨国良表示,从短期看,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是帮扶外贸企业破解内销难题,促进外贸基本稳定的应急之举。从长期看,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也是促进内外贸有效贯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双循环,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长久之道。
当前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商务部调查显示,境外疫情蔓延,国际需求萎缩,外贸企业订单下滑,出口转内销的积极性上升。但杨国良同时介绍说,外贸企业转内销也面临一些困难,主要是部分产品国内外标准不同。比如:出口欧美的服装尺码与国内标准不同,款式和国内市场需求也有差异,转内销时需要做有针对性的调整或改造。部分出口产品转内销往往涉及品牌商标问题,需要得到外方授权。一些外贸企业长期按订单生产,缺乏国内市场营销经验和专门的团队,品牌国内认知度不高。此外,转内销还面临市场结算模式的差异问题,内销通常采取赊销模式,先拿货、后付款,占用资金多,风险相对较高。
杨国良强调,也应该看到,出口产品转内销存在较大的增长潜力。从国内消费看,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国内市场需求正加快释放,为电子家电、轻工、纺织服装、农产品等出口行业提供了内销市场。从投资带动看,各地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和重大工程建设,为机械设备、电机电气设备、精密仪器等出口行业带来了新机遇。从消费升级看,部分外贸企业正从传统批量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可以更好满足国内消费升级需求。网上销售、直播带货等消费新模式快速发展,也为外贸企业打通了直接面对消费群体的销售渠道。
谈到出口转内销是否会增加国内市场的竞争压力时,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副司长李党会表示,优质的出口产品转内销,对国内市场而言并非只是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和国际贸易一样,既有贸易转移,但更有贸易创造,更多的优质出口产品转内销会进一步丰富国内市场供给,增加消费者选择,精准对接需求,带动消费升级。
据了解,今年以来,我国消费市场克服疫情冲击,实现逐月回暖,基本生活品消费持续增长,升级类商品比较活跃,住行类商品零售得到改善,这说明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追求依然是不断增长,也体现了我国消费市场发展潜力大、韧性强。
同时,李党会强调,国际市场长期形成的通用国际规则也有助于改善和提升国内的营商环境,有助于畅通流通“大动脉”,激发市场活力和有效需求,“有助于我们超大市场规模优势和内需潜力的充分释放,最终推进形成国内大循环,推动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
为进一步放宽加工贸易企业内销限制,此次《实施意见》中提出进一步放宽内销征税时限,由每月申报,调整为最长可按季度申报,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每个季度结束后15天内申报,减少了企业办理内销手续的次数,节约了业务成本。海关总署企业管理和稽查司副司长林少滨表示,这将大大提高企业办理内销业务的整体效率,对企业开拓国内市场起到积极的作用。数据显示,2019年,全国加工贸易内销货值金额约为3383亿元人民币,同比上涨8.4%。
此外,商务部将在今年下半年举办全国性促消费活动,利用步行街、重点商圈等在品牌集聚、渠道融合、市场人气等方面优势,拓宽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内销渠道。指导和支持地方搭建消费促进平台,帮助外贸企业进一步对接国内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电商平台企业,促进供需对接。同时,支持各地在举办各类促消费活动时,将出口转内销产品纳入活动范围,鼓励企业研发适销对路的内销产品,创建自有品牌,培育和发展新的消费热点,进一步促进国内消费市场提质扩容。
获取更多资讯,请点击微信公众号 IHE大健康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