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新闻网讯(记者周雪松)11月27日,熊猫指南2020秋榜发布。此次秋榜在原有果品、粮食、蔬菜三大品类的基础上,新增猪肉、食用菌两大品类,更加丰富优质农产品榜单覆盖范围,为消费者提供多元素消费指南。熊猫指南为何要发布这样的榜单,我们的农产品为何大而不强,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带着这些疑问,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秋榜发布前夕专访了熊猫指南CEO毛峰和熊猫指南COO马祎。
作为中国优质农产品榜单,今年发布的秋榜有200余款农产品上榜,涵盖果品、粮食、蔬菜、食用菌和猪肉五大品类。这是熊猫指南第6次发布农产品榜单,从2018年最初的56款到如今的200多款,榜单的品类和覆盖区域不断扩大。
在疫情突发的这一年里,熊猫指南与中化农业全国分公司联动,通过调动当地员工力量就近探访种植基地,收集农业大数据。至今,熊猫指南已累计行程240万公里,足迹行至全国31个省区市的乡镇村落,通过完整种植季的产前、产中和产后调查,熊猫指南结合国内外多家顶尖实验室平行检测和卫星扫图,创建了独有的农产品评价模型和标准体系,为优质农产品提供三星评级,同时公布品种信息、种植者信息和种植农场信息。整个评价过程不收费,以便确保评价的“独立、科学和公正”。
毛峰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坦言:“做这个榜单首先还是跟我们公司的基因有关,中化集团是特大型国有企业,我们希望为中国农业作一些贡献,这也是我们的企业责任。”
毛峰告诉记者,熊猫指南开展的创新业务旨在为品质农业做服务,核心的目标就是我们的愿景和使命。“我们的使命是希望中国的好东西被人知道、被人相信,能够买得到。”毛峰说,中国有很多优秀农产品,但不为人知;一些农人在苦心经营,但不为人信。熊猫指南希望找到中国的匠心农产品,让良心种植者获得溢价,让农产品有标杆,为中国农业的品质化、品牌升级贡献力量,为国人健康生活打造高端风向标。
“推出熊猫指南的原因是中国农业非常大,但是大而不强,今天中国农业就在量变到质变的十字路口上,量太大了,有非常多的产品产量占世界一半左右,但是整个产业链里面高品质、高附加值和品牌化、版权化还做得不好,所以我们做熊猫指南,希望为中国的品质农业助一点小力气,希望能帮助中国品质农业建立行业的影响力、话语权,使中国的好产品让人知道、让人相信,让大家买得到。因为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中国人民越来越富裕,消费升级,中国农业一定会从量变到质变快速转变。”毛峰说。
马祎则告诉记者,熊猫指南成立三年来,坚持用规模农业和互联网的思维、跨界的思维来打造中国优质农产品榜单,依托于这一榜单,不仅可以帮助消费者在市面上找到什么是好的产品,而且还可以让消费者知道它为什么好,好在哪,怎么种的,谁种的,销往哪?把所有这些好的产品的数据做一个汇总,这是熊猫指南的主要业务,榜单实际上解决了种植和消费者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同时,也是想用科研的方法来解决“好吃,可以量化,可以清晰地表达,可以做标准”这样的核心问题。
“农产品最底下的一层是安全,比安全再高一级的需求是好吃,比好吃高一级的需求是营养健康,在塔尖的一类是稀有,既具有安全、好吃,又营养健康的农产品一定是好产品,这就是我们熊猫指南想选的独家产品。”毛峰说,今天来看,大量的中国农业还在安全到好吃的阶段上,还没有触及到营养健康和稀有,但是中国农业市场这么大,相信一定会快速地发生变化,未来相信中国农业会出现更多的优质品种,会出现更多的匠心农人,在一些优质区域,优势品种会产生品牌,这些品牌就像今天的褚橙、和牛、伊比利亚火腿等一样,带领中国农业不断迈向价值链的中高端。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中国经济时报 编辑: 史晓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