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近日,农业农村部最新审定153个小麦新品种,呈现三大亮点:一是高产稳产,审定高产稳产品种119个,占比近八成,比对照品种增产均超3%,其中新科麦178亩增53公斤、增幅8.4%;二是抗性提升,审定抗赤霉病品种12个、抗条锈病品种20个,多抗品种实现“一麦多抗”;三是优质专用,审定优质品种37个、占比25%,较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这些“种子选手”正在重构从田间到餐桌的绿色链条。
119个高产品种平均增产3%以上,新科麦178更实现8.4%的亩产跃升。这组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生态红利:单位产量提升摊薄了化肥、农药等投入品的边际成本,秸秆还田等循环农艺的推广阻力随之减小;面粉加工企业获得更稳定的优质粮源,使“平价优质”产品走进大众消费成为可能。在河南延津,已有合作社用新品种搭配精准灌溉技术,实现"增产10%+节水20%"的双重效益。
此次审定的抗病“明星品种”堪称绿色“芯片”:12个抗赤霉病、20个抗条锈病品种;其中徐麦DH2更实现“一苗抗三病”。马兰1号等节水品种每亩少耗水50立方米。这意味着:黄淮海流域的麦田农药喷雾次数有望减少1/3,华北地下水超采区可借品种更新同步完成节水指标。在山东德州,采用抗病新品种的生态农场,已将农残检测合格率稳定在99.8%以上。
37个优质专用品种的上市,正在打破生态农产品"安全却不美味"的刻板印象:5个强筋品种可替代进口面包粉,5个弱筋品种专供精品糕点,27个中强筋品种则撑起中式面点的品质升级。烘焙企业现在可以打造"单一品种系列"——用宛麦270制作的欧包更具嚼劲,洛麦42烘焙的蛋糕更加绵软。北京某有机品牌已推出"品种溯源"曲奇,单品溢价达30%。
这场由种业驱动的绿色变革,正在改写中国小麦产业的传统格局。数据显示,高产稳产品种占比已超75%,如周麦49实现8%的增产突破;节水型品种马兰1号累计推广超900万亩,亩均节水50立方米;优质专用品种占比超20%,中麦578等强筋小麦年推广面积近千万亩。这些数字印证着"高产不优质、优质不抗病"的种植困境正被破解,中国小麦的生态附加值正呈现几何级增长。可以预见,未来消费者不仅能品尝到带着"品种身份证"的精品面粉,更将见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绿色革命。
微信公众号
WAF农产品展会
阅读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