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食品添加剂 膳食纤维 可溶性大豆多糖
可溶性大豆多糖(SoybeanSolublepolysaccharide),顾名思义,是一种存在于大豆中的酸性多糖,分子量约为5000-1000000Da,分子结构近似于球状,分子结构是以鼠李半乳糖醛酸和高聚半乳糖酸为主链,半乳聚糖和阿拉伯糖为侧链结合近似于球状结构体。
图1:可溶性大豆多糖的分子模型图
膳食纤维的活性:可溶性大豆多糖属膳食纤维,不能在人体的小肠内消化吸收,但具有很强的吸水性,可增强饱腹感,同时增加粪便中的水分,有利于刺激肠道蠕动,加速排便。可溶性大豆多糖还可以被肠道内的有益菌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调节肠道pH,增强有益菌的增殖,进而改变肠道的微生态结构,使有益菌发挥如增强免疫力,调节生理功能等一系列有益于人体的活动。除此以外,可溶性大豆多糖还可以与重金属离子进行离子交换,吸附人体中有害有机物如胆固醇,降低人体血浆和肝 脏胆固醇水平。
抗氧化特性:可溶性大豆多糖作为多糖可起到抗氧化的作用,其机理主要为多糖分子作用于抗氧化酶,络合产生活性氧必须的金属离子,作用于自由基,使自由基的产生受到抑制。可溶性大豆多糖还可以直接作用于自由基本身,经过一系列氧化反应,最后使之分解为无害的物质,达到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免疫力活性:多糖类物质在免疫调节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激活或诱导增加人体吞噬病毒细胞的能力来达到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提高免疫力虽然是一个多方面综合调控的过程,但是除了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外,服用医学界公认的免疫增强剂也是很有必要的,多糖类物质就是其中的一种,且服用无副作用。
由于可溶性大豆多糖类似胶体的结构,作为增稠剂和乳化剂使用。作为食品添加剂,其应用特点主要为:
可溶性大豆多糖有类似胶体的结构特征,并且分子主链上有20%的半乳糖醛酸,可以在周围吸附阳性蛋白粒子,蛋白周围又可以吸附多层的多糖,电荷间斥力使蛋白分子分散,有利于稳定蛋白。
可溶性大豆多糖含有结合蛋白质多糖残基,蛋白具有疏水作用,可溶性大豆多糖本身有亲水基,可以发挥乳化作用,其乳化效果受pH值和温度的影响较小,可以广泛得到应用。
按照食品免疫调节功能的检测原理,用5种测试内容作为评价方法。经测试,可溶性大豆多糖具有免疫活性。可溶性大豆多糖的的物理性质具有胶体的粘性,可利用其特性开发形式多样的提高免疫力产品,丰富产品类别。
可溶性大豆多糖在酸性条件下对蛋白良好的分散性,可以在目前的酸性饮料基础上适当提高蛋白含量,以丰富产品营养和提升口感。可溶性大豆多糖也可以与其它稳定剂复配用以提高蛋白类饮料产品保质期内的稳定性。
可溶性大豆多糖也是膳食纤维的一种,与很多膳食纤维不同,它的甜度很低,服用后产气不明显,适合与其他膳食纤维产品配合使用来促进肠道益生菌增殖,维护肠道健康。同时由于其独特的物理性质,可以拓展目前肠道健康方面产品的应用形式。
获取更多资讯,请点击微信公众号
IHE大健康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本网站“行业资讯”板块所刊登文章,若无特别版权声明,均来自网络转载;
文章观点不代表本网立场,其真实性由作者或稿源方负责;
如果您对稿件和图片等有版权及其它争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核实情况后进行相关删除。
联系电话:18011840036;邮箱:499708785@qq.com
第22届广州国际生态农产品
食品产业博览会
同期举办:2023中国预制食品(预制菜)国际高峰论坛
数字经济·乡村振兴(湾区)发展大会
2023.6.9-11
广州·广交会展馆
具有代表性的各地绿色、生态等农产品、各地政府代表及主宾省产品、国家有机示范县/区 、精准扶贫有机产品、地理标 志性产品(宁夏枸杞、山茶油、五常大米、新疆大枣、乐陵小枣、霍山石斛、化州橘红、封丘树莓、西湖龙井、正阳花生 等),一路一带进口生态农产品及食品等
蜂蜜、蜂胶、天然蜂产品、蜂蜜加工产品、蜂蜜食品、蜂蜜饮品、蜂王浆口服液、养蜂机具、蜂技术、蜂业设备、蜂产品 包装设计等,蜂产品健康连锁机构、养蜂厂、合作社等
无抗肉类如猪肉、牛肉、羊肉、鸡肉等,无抗鸡蛋、奶牛及奶制品、中草药无抗养殖技术、中草药蛋鸡、肉鸡无抗养殖技 术、功能性生物(发酵)饲料无抗养殖技术、生物酵素无抗养殖技术等
通过国家及海外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认证的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有机蔬菜及粮油、有机肉禽蛋奶、有机茶、有机 鲜干瓜果、枸杞、菌菇类、有机加工食品、饮品、滋补品、营养品等
米类、肉类、果蔬、海洋生物制品、油类、饮料、茶叶(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有机茶、再生茶、萃取茶、浓缩 茶、养生茶、降压茶等)、奶制品、豆奶制品、红枣、菇类、野生山核桃、榛子、松子,螺旋藻、新资源食品、素食产品 (素食原料、素食制品、养生食品、素食点心、素食餐厅)、调料等
预包装食品、进口食品、果汁、饮料等
国内及进口天然食品及用品、天然原料及辅料、原生态食品及用品、生态原料及辅料等
生物、有机投入物、防虫妨害、设计、包装等产业配套产品、检测仪器、涉农信息化新技术、农业电子商务等